发布时间:2025-01-14 19:32:15 点击量:
图文/徐自然
印机印刷,因使用的印版不同,分为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平版印刷三种。
凸版印刷主要是用来印刷文字产品的。由于版材使用的是铅锌合金材质,制版过程要通过铸字、拣字、浇版等繁复的工序,且工作过程中还要和有毒的气体、材料打交道,已逐渐被平版印刷所取代。凹版印刷一般用在钱币等有特殊需要的印刷品上。我们大家接触得最多的是平版印刷。
彩色印刷是平版印刷的强项,目前我们看到的不论是黑白、纯色或彩色书籍、报刊和其他宣传、广告印刷品基本上都是平版印刷的。
印刷厂内景,正在运行的“205”胶印轮转机
彩色印刷大厂集中在长沙
彩色印刷在湖南,除了在邵阳的湖南省新华印刷二厂,其他市州相对来说,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彩印厂。常德烟草公司有个规模较大的彩印厂,主要是为常德香烟印包装的。
彩色印刷这一块,规模较大的工厂主要集中在长沙。长沙大点的彩印厂有长沙美术印刷厂、湖南地图出版社印刷厂、长沙印铁制罐厂,后来还有华南彩印厂、湖南省包装印刷厂、金沙利印刷厂等几家。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是湖南印刷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其彩色印刷实力在当时也是最强的。
1969年为了印刷毛主席光辉形象,宣传毛泽东思想,经湖南省革委批准在原湖南林校的地盘上,建起了湖南省新华彩印厂。
该厂由原来的新华印刷一厂彩印车间搬过来为基础,人员由一厂的老人,加上从林校转过来的部分人员和幻灯制片厂部分人员组成。9月份又从农村招了一批知识青年进厂当学徒工。笔者就是当年招工进厂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新华印刷厂里的铅字车间新字架 图源/湖南出版集团
彩色印刷在湖南走过的路,从该厂的发展进程中可略见一斑。
六七十年代复杂的制版工艺
平版印刷制版工艺,也有很多工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产照相胶片产量有限,价格较高,国内平版制版还是釆用胶片照相分色拍阴图,湿片挂网翻拍阳图的制版工艺。当给原稿进行照相分色时,须调整好照相机房灯光的角度,使光射在原稿上的照度均匀、无光斑。在镜头上插好滤色片,然后开灯打开镜头盖,分次拍出黄、红、蓝、黑四个色的胶片阴图。
挂网翻拍阳图用的是湿片。湿片的基材是玻璃,一般全张(当时平版印刷所用纸张规格基本上都是787mm*1092mm的)、对开、四开版都用5毫米厚的玻璃,八开、十六开的都用3毫米厚的玻璃做基材。
当给彩色原稿照相分色的阴图拍好后,就要根据客户要求的尺寸挂网翻拍阳图。当时翻拍阳图都是用工人在照相机房的暗室里,现做的感光玻璃湿片。阴图挂网翻拍阳图,一般都须放大。当要用到全张玻璃做感光湿片时,因它有那么大、又重,操作须十分小心。
胶卷相机时期冲洗照片的暗室,也叫暗房(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网目版是照相制版行业的专用工具,它的作用是用极细的网目将照相分色阴图影像或黑白原稿,通过照相机拍摄分成极细的大小不同的点。有兴趣的,可以拿高倍放大镜看彩色印刷品,就可以看到那些色彩缤纷的画面,都是由不同颜色的密密麻麻的小点构成的了。
照相分色和挂网翻拍出的每一张图片,都须经修版师傅验收。待黄、红、蓝、黑四张阳图版修版师傅都验收后,一幅原稿的制版照相阶段就结束了。
我们制版照相用的全张照相机有一人多高,三米多长。对开、四开相机尺寸相应小一些。
修版师傅拿到一幅原稿的阳图版后,对照原稿进行修正,完工后交下工序晒版、打样。样张出来后,修版师傅认为满意即交客户验收。客户认可后,还要根据上机印刷需要进行拼、烤版。
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将客户认可的黄、红、蓝、黑四块阳图版交印刷车间印刷了。
由于当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落后,制版质量纯凭工人的经验、手艺和悟性,所以制版质量很难保证,很难符合客户的要求。
印刷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新华彩印厂刚建时,从原新华印刷一厂彩印车间搬过来了一台对开单色胶印机。由于刚建厂,还没有厂房,就安装在原林校的一间教室里。
胶印机是平版印刷的专用机械。当时我们的胶印机还非常落后,要靠人一张一张手工喂纸进机印刷,因此对担任喂纸任务的师傅还是有要求的。
单色机一次只能印一个颜色,因此四色印刷的产品必须重复上机印四次才能完成。四色重叠很难做到套色准确,再加上印刷生产场地难以做到恒温恒湿,因此无法控制纸张的伸缩度,要印好一幅画,真的很难。
工人们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将手动续纸改造成自动续纸
等到我们新厂房落成后,厂里购置的新胶印机也到了。当时我们没有起重、搬运机械,把数吨重的胶印机搬进厂房,纯靠大家用撬棍撬起机器底下的托版,把十多厘米粗的铁管子一根根塞进托版下,利用这些铁管子当轮子,用撬棍一点一点地撬动机器向前滚,就这样把这些机器搬运到了新厂房里并安装好。
新厂房印刷机房有两大间,靠南边的第一间又间断成两间,西头较小的一间安装了两台凹印机。东头较大的一间从东往西依次安装了四台北京人民机器厂生产对开双色胶印机,两台北人产全张双色胶印机。紧挨着的第二间机房从东往西依次安装了10台邵阳湘印机生产的02单色机,两台上海人民机器厂生产的四开单色机。
这些机器都有了自动输纸器,再也不要手工喂纸了。双色机一次还能印两个颜色。后来厂里又购置了多台机器设备。特别是从日本、德国引进了四色胶印机后,套色不准的难题就基本解决了。
胶印对开双色机
罗兰胶印四色机
在印刷机械由单色向四色发展进步的时候,照相制版工艺也在不断进步,由拍照时现做玻璃湿片进步到预制好备用玻璃干版。当我们国产感光胶片能够满足印刷制版生产需要,成本又是企业能够接收的时,工人自制玻璃感光湿片、干版就被一盒盒早已制备好的感光胶片取代了。
从前我们厂担任《湖南画报》印刷任务时,图片配文字中的文字,必须先由拣字师傅把铅字一个个拣好排版,拓出印样校对无误后,送画报社审定再拍出玻璃湿片,由修版师傅揭拼到图片下,这样才能组成一幅图文并茂的画面。由于工艺落后、繁杂,一期画报耗时三个月才能印出来。
我们厂和共同作为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下属的新华印刷一、二厂,承担了全省中小学教科书印制的主要任务,过去每当印制春、秋两季教科书时,为保证新学期开学时每个中、小学生都能“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工人们都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一改八小时工作制,每天八进八出,工人们戏谑地称为“爬进爬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铅印铸字
铅印拣字
养乐多阿姨
自从王选发明了激光照相排字,印刷行业告别了“铅与火”,铅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彩色印刷要做到图文并茂就方便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激光照排文字输入组。当时因网络不发达,都是单机操作不能联网,只能用“五笔”输入指令到光盘,要通过激光照排机才能出文字胶片。
激光照排拼版组
激光照排主机输出胶片
为了配合《潇湘晨报》的创刊,厂里还引进了胶印八色报刊轮转机。八色轮转机的应用,也使湖南的报纸印刷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过去的黑白报纸,变身为彩色报纸。每份报纸也由过去每天两张变为多张,量多时一份报纸厚得像一本书一样。
现在电子扫描分色制版技术又取代了照相分色制版技术,由电脑主控的桌面系统,在工人的操作下更是能直接由原稿生成上机印版。
电子分色用滚筒扫描仪
同期印刷设备也在更新,现在八色平版胶印机、八色胶印轮转机在彩色印刷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这些国际、国内一流彩色平台胶印设备,均配备自动套准、校色系统和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完全满足各类高端精品印刷业务。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是过去无法相提并论的。
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彩色印刷品的印版色彩分辨度更高,从而使彩色印刷品更加接近原稿的色彩和质地,更加令人赏心悦目了。
今天的彩色印刷品正以精美绚烂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及时地为大家展现炫丽多彩的画面。
湖南印刷行业的航母
从我厂看彩色印刷几十年来走过了这样三大步:
印前:由照相分色用全色胶片拍阴图,现做玻璃感光湿片或预制玻璃感光干版拍挂网阳图,铅字印样翻拍实现图文拼版,进一步到电子扫描分色出阳图,激光照排与图拼版;今天桌面系统进行图片、文字、页面的艺术和技术处理,拼版、打印数码样、印版成型一次完成,此类操作一个素质高的专业员工即可独立完成,需知以前这些工作需要经五道工序数名工人才能完成。
彩色印刷:由手工喂纸印刷的单色机和输纸器自动输纸的单、双色机,进一步到四色机;今天八色平版印刷机和八色轮转印刷机可进行自动装版套色、水墨平衡、版面扫描自动着墨、折页等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一次就可以完成双面彩色印刷了。
印后:由繁重的手工装订,进一步到手工、半机械、机械化装订;今天已全部实现了上夹、配夹、装订、裁切、打包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这每一步都是科技的进步,将繁重、复杂的劳动,变为电脑主控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工人的劳动条件改善了,产品的质量、产量上去了,社会的需求能够即时满足了。
湖南的彩色印刷走过了这样一个路程。今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就要看科技的进步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更加美好的前景了。
在这几十年里,我所在的新华彩印厂的厂名也由于和新华印刷一厂的分合,先后更名为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南厂)、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
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旧影
1952年6月,湖南报社第二、三印刷厂合并组成湖南印刷厂;省级机关的红星、革大、工农、文教等印刷厂合并组成长沙建湘印刷厂。
1955年1月,湖南印刷厂和长沙建湘印刷厂合并,组成新的湖南印刷厂。
1959年1月,湖南印刷厂改名湖南省新华印刷厂,从此,湖南有了第一家完全为书刊出版服务的书刊印刷厂。
后在湖南新华印刷厂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两个专业书刊印刷厂。一个是1966年2月为适应大量印制毛泽东著作和“战备”的需要,由湖南省计划委员会投资206万元,在邵阳市郊双坡岭兴建的湖南省新华印刷厂邵阳分厂。这个厂建成后改名为湖南省新华印刷二厂,原湖南省新华印刷厂改名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一个是1969年3月由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投资300万元,在长沙市烂泥冲兴建的新华彩印厂,1971年与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合并改名湖南省新华印刷一厂南厂,主要承接书刊出版的彩印任务。
1980年,南厂改为湖南省新华印刷三厂。
——资料来源《湖南省志·新闻出版志·出版》
后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湖南省新华印刷一、二、三厂在上级领导的要求下合并组成湖南省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印刷集团海得堡机群
该厂成为印刷集团的组成部分。印刷集团也迁址长沙市望城区,成为湖南印刷行业的航母。(后来由于上市的需求,湖南省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更名为湖南天闻印务有限公司、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此文的修改、补充,得益于佘迪辉、佘可先、吴贝、刘国鲲、钱曼珠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END
*本文城市记忆CityMemory由独家发表。作者:徐自然,原湖南省新华印刷集团退休职工。在单位工作时,曾干过胶印工、照相制版工,后在单位中层管理部门工作,直到退休。
*编辑 | 明明。
特别提醒
自2023年1月起,
城市记忆CityMemory平台启用新的投稿邮箱。
新投稿邮箱为:chengshijiyiwh@qq.com
各位作者、读者有新的投稿作品或建议、意见,
欢迎通过新邮箱与我们联系,
非常感谢!